侍茶服務:當客人反應茶湯太濃或太淡時,該怎麼做?

by 侍茶師

泡茶,在成為職業後,最常聽到客人說的話的其中一句就是「我覺得這個茶太濃/太淡」了!
給自己5秒鐘,現在想想,當你聽到這句話的第一反應會是什麼呢?

大部分的第一個動作,就是調整「沖泡的時間」,太濃就縮短時間,太淡就拉長時間,這是個很合理的解決方法。但常常發生另一個問題,就是不管你泡多久,喝茶的客人,還是覺得濃度不對。即使茶已經被泡到苦澀感都出現,或是水味已經很明顯。這時候,要回過頭來,有步驟的思考3個問題 :

  1. 客人說的「茶湯濃淡」是什麼?
  2. 是不是這個茶款根本達不到客人要的「標準」?
  3. 如果不是,那要「如何調整茶湯」呢?

溝通|客人說的「茶湯濃淡」是什麼?

感受這件事情很主觀,所以要理解對方在說什麼,可以去引導對方表達更多的資訊出來。例如:「請問是口感不夠厚實嗎?還是喝起來有什麼感覺?」對方可能就會開始分享,有時候會是因為覺得口感不夠厚重、有時候其實是覺得不夠甜潤、甚至有時候其實是覺得香氣不夠。畢竟「濃、淡這是一個很廣域的詞」,有時候客人還不知道如何表達。永遠要清楚並「不是每個喝茶的人都聽得懂我們在說什麼」,他們只是在尋找「他們想要的、或是印象中的香氣、口味與口感」。

思考那現在沖泡的茶款,「有辦法調整」成客人喜歡的標準嗎?

了解客人的感受後,可以思考現在泡的茶是不是可以調整。

可能無法調整的|通常是製完茶,就已經決定的事情,例如:固定的香型、茶湯的果膠感、回甘。
可能可以調整的|通常是差一點的部分。例如:聞起來不夠香、口感不夠厚重、茶湯不夠甜。

最常遇到的案例,就是覺得烏龍茶不夠濃,但其實是因為焙火味不夠重,這時候你拿清香的輕烘焙烏龍茶,就不可能泡出符合「他想要的濃郁感茶湯」;或是這個茶湯本身的表現就是以輕盈甜水為主,那就沒辦法滿足想要口感層次豐富的客人。這些情況,都只能更換其他茶品來符合他的需求。

如果他的要求是可以靠調整泡茶手法達到的,我們才可以進入下一個步驟。

改善如何調整茶湯呢

最後,回到泡茶三要素思考如何調整:茶量比例、水的溫度、沖泡時間。

茶量比例|可能可以控制茶湯的濃稠感、滋味的風味層次。
水的溫度|可能可以控制香氣、滋味的苦甜酸、口感的收縮澀感。
沖泡時間|可能可以控制茶湯的輕薄與厚實、口感的收縮澀感。

通常,動一個部份就會「連帶更改其他沖泡的數據」,所以這就牽扯到說「平常練習泡茶」、「做泡茶的記錄」的重要。

可以參考舊文章:如何整理自己的泡茶紀錄

認識一款新的茶,可以多「使用不同的方式沖泡」,了解不同沖泡方式下,茶湯的改變。並且可以準確地說出來不同變數的差異會是什麼。
例如:我手邊有一款正山小種,「高溫、降低茶量、短沖泡時間」,沖泡出來的茶湯會像「烏梅汁」、聞起來煙燻味明顯、滋味帶酸、口感輕透;「降低溫度、提高茶量、同樣短時間沖泡」,沖泡出來的茶湯會像「老茶」一樣,帶有「木質調」的香氣、滋味帶甜感,口感比較飽和。其實就是掌握對自己所擁有的茶葉的了解程度。

我的許多文章,分享的其實都是我「實際操作與實驗的結果」,或是我思考事情的「邏輯架構與想法」,提供剛踏入茶產業工作或是想學泡茶的夥伴們一個經驗分享。
所以這篇文章較多出現的字眼是『可能可以』,畢竟茶的種類真的很多,你如何實際去跟你的茶葉了解、相處,如何存放與沖泡,這些都會有不同的變數。但,這也是茶好玩的地方不是嗎?


You may also like